关于东莞理工学院第九届教学成果奖答辩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
根据《关于开展东莞理工学院第九届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经二级机构推荐、教务处组织形式审查、校外专家线上评审等程序,遴选包括《“新理念、新标准、新模式”三联动,推动工程训练迈进创新训练的探索与实践》在内的25个项目进入答辩评审环节(具体名单见答辩顺序安排表),现将答辩评审环节的具体安排如下:
一、 评审时间
2020年1月9日(星期四)
上午8:30--12:00
下午14:00--17:30
二、 评审地点
行政楼1B212(招标中心会议室)
三、 流程:
1、每位申报人进行10分钟以内的陈述。
2、评审专家提问,申报人回答,5分钟以内。
3、评审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分。
4、申报人全部答辩完毕后,专家组进行合议,确定现场答辩分数。
四、答辩顺序安排(按负责人姓氏拼音排序)
答辩时间 |
序号 |
项目名称 |
项目负责人 |
所属单位 |
上午8:30—12:00 |
1 |
“新理念、新标准、新模式”三联动,推动工程训练迈进创新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|
陈勇志 |
机械工程学院 |
2 |
价值引领 “六化驱动”创建“三全育人”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|
成洪波 |
党委学生工作部、学生处 |
3 |
社会工作专业“双向互嵌”式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|
成伟 |
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(知识产权学院) |
4 |
机械类专业“三融合三驱动”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|
郭建文 |
机械工程学院 |
5 |
跨境跨校跨学院跨专业校企协同培养机器人双创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|
胡耀华 |
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|
6 |
构建“12311”品牌体系,推进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|
黄金和 |
团委 |
7 |
多学科交融教学,科研与学科竞赛并重的高素质拔尖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|
黄卫清 |
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|
8 |
传承育旧、绿建创新、服务本地需求的应用型建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|
李宁 |
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|
9 |
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系统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|
刘文果 |
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|
10 |
服务东莞产业发展的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|
卢贵主 |
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|
11 |
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 思政课精英实践建构与探索 |
吕琦元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12 |
基于OBE理念“四位一体”校内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|
马宏伟 |
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|
下午2:00-5:30 |
13 |
“一核双翼三轨道”光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|
王红成 |
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|
14 |
面向区域新经济的“双强型”工程管理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|
王晓璐 |
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|
15 |
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材料成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|
谢春晓 |
机械工程学院 |
16 |
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——看得见的思政课 |
谢敏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17 |
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文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|
许燕转 |
文学与传媒学院 |
18 |
基于“数电”与“EDA”共享的便携式 移动实验平台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|
杨杰 |
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|
19 |
一核心、双模式、三特征、四路径: 两岸合作培养新工科人才的突破与创新 |
杨敏林 |
党委办公室、学校办公室 |
20 |
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夯实的基础化学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|
叶领云 |
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|
21 |
思政课“一体二翼三支撑四突出五贴近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|
银锋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2 |
华为ICT学院产教协同育人的改革与实践 |
袁华强 |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|
23 |
地方应用化学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|
张刚 |
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|
24 |
基于PBL项目式学习的公共管理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|
朱晓红 |
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(知识产权学院) |
25 |
贴近产业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|
邹琼 |
党委宣传部 |
五、其他说明
申报人准备陈述的PPT、6份纸质成果奖申请书。答辩时间须严格控制。陈述内容建议按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指标体系要点安排。
以上材料须于2020年1月8日下班前交到教务处黄旭其处(行政楼A208)。
附件1:东莞理工学院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(试行).docx
联系人:黄旭其 联系电话:22862022
教务处
2019年12月31日